編者按
10月21日,共產黨員網“先鋒文匯”欄目刊發了市委書記陳岸明題為《以“五個治理”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江門路徑”》的經驗案例文章,現全文轉載如下:
以“五個治理”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江門路徑”
廣東省江門市委書記 陳岸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必須抓好基層治理現代化這項基礎性工作。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近年來,廣東省江門市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論述精神,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作為“市委書記工程”推進實施,強化“五個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治理、智慧治理、依法治理),提高基層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走出一條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江門路徑”。
近年來,江門市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經驗做法獲得中央和省充分肯定。江門市被中央政法委確定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首批試點城市,江門江海區被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確立為廣東省唯一的國家級基層立法聯系點。國家政法智能化技術創新中心在江門市建立全國首個應用示范基地。江門鶴山市被中組部確定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示范縣,江門江海區被民政部確認為全國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區,江門市公安局新會分局睦洲派出所入選全國第二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今年以來,全市刑事治安總警情同比下降18.15%,道路交通死亡人數同比下降6.7%;“信訪超市”調處群眾訴求化解率達97%,重復信訪占比全省最低,群眾信訪滿意率排名全省前列。江門基層治理效能在防汛防臺風、處置本土疫情等大戰大考中,得到了充分應用和檢驗,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贊揚。
一、堅持系統治理,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一是全市“一盤棋”統籌推進。以市委全會形式專題部署基層治理工作,明確把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作為各級“書記工程”,全部成立由黨委書記擔任組長,相關班子成員擔任副組長,成員包括組織、政法、編辦、民政、住建等近30個部門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領導小組。進一步理順市、縣、鎮三級在基層治理中的權責關系,切實發揮人大、政協等職能作用,構建市級統籌主導、縣級組織實施、鎮(街)抓好基層基礎的工作體系,形成上下聯動、各方協同的工作格局。二是線上多網合一、線下多部門融合打通。去年9月在全省率先上線“粵平安”社會治理云平臺,實現與110指揮中心、12345政府服務熱線等21個系統數據共享,辦理群眾訴求10.2萬件、辦結率97%,公安、信訪、政務服務效率比多網合一前大幅提升。三是資源整合夯實治理基礎。整合全市1324個黨群服務中心的黨建、治理、服務等多重功能,統籌人大代表聯絡站、政協委員工作室、綜治信訪維穩中心、群眾訴求綜合服務中心等各類活動陣地,推動工作場所設施共用、工作力量資源共享。
二、堅持源頭治理,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一是結合實戰化需求重新劃網格。全市共劃分2954個智慧網格,把村(社區)內的黨建、政法綜治、民政等各類網格整合成“一張網”。全面建立鎮(街)黨(工)委—村(社區)黨組織—網格黨組織—黨員聯系戶的四級組織體系,開發應用智慧網格地圖,推進人、地、事、組織等要素進“網”入“格”,實現人往格中去、事在網中辦、服務零距離,有事找網格員成為百姓共識。江門是海洋大市,推動網格服務觸角向海上延伸,組建海上網格。二是發動各方力量參與基層治理。注重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引導產業園區、住宅小區、志愿服務等各方力量全方位融入基層治理,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大家參與、成果共享。產業園區領域,將園區黨建、安全生產、疫情防控、企業服務、環境保護等服務下沉至園區、延伸至企業,全市工業園區共設置821個網格,基本實現對園區企業、住宅區、自然村、商超和重點配套項目的網格服務全覆蓋。住宅小區領域,推進社區物業黨建聯建,創建“紅色管家”示范單位,推行“先建立小區黨組織,再在小區黨組織領導下組建業主委員會”的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新模式,全市957個住宅小區全部建立黨組織,帶動了更多居民參與小區治理。志愿服務領域,建立市縣鎮三級指揮機構、應急支援隊伍和逐級調配機制,全市組建“僑都黨旗紅”黨員先鋒隊2405支6.4萬余人,黨員突擊隊1040支1.7萬余人。培育江門藍天救援隊、海寧海上志愿救援隊等12支專業志愿隊伍,在應急救援、疫情防控、公共服務等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推動快遞員、外賣送餐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納入基層治理格局,激發基層治理新活力。三是立足早發現、早處置,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抓早抓小,加強社區矯正人員、刑滿釋放人員、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吸毒人員等特殊人群服務管理,做到網格內底數清、情況明,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確保群眾訴求日清日結。2021年9月試點以來,全市通過“粵平安”平臺辦理群眾訴求10.2萬多件,辦結率達97%,部門響應率100%,有效防止矛盾糾紛小事拖大,老百姓感受到黨委、政府服務群眾效率顯著提升。
三、堅持綜合治理,建立職業化智慧網格員基層治理隊伍,提高基層治理專業化水平。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推行基層網格化管理和服務的決策部署,堅持把智慧網格員鍛造為基層治理骨干力量,目前全市配備專職網格員3900名,比2021年增加170%,其中黨員占比34.9%、大專以上學歷占比66.3%。一是“一張清單”明晰網格員權責。制定智慧網格任務清單,明確“日常巡查、采集信息、報告問題、調處應急、其他職責”等5項職責、12項服務事項,確保網格員工作聚焦主業、權責清晰。嚴把新招網格員準入關,組織開展網格員素質培訓。建立網格事項入格審查制度,嚴防管理事項過度下放。二是“一套裝備”增強智慧網格力量。研發配備專職網格員專屬終端設備“信息服務儀”,實現疫情防控、信息核驗、數據采集、事件上報、知識學習等業務場景“一站式”移動辦公。統一專職網格員名稱標識、服裝,配備服務工具包等一體化單兵作戰裝備,樹立專職網格員隊伍專業形象,提高社會辨識度。三是“三優先兩不低于”提高崗位吸引力。對專職網格員優先推薦擔任村(社區)“兩委”干部、優先吸收入黨、優先推薦擔任“兩代表一委員”。按照城市社區專職網格員薪酬不低于當地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水平、農村專職網格員薪酬不低于當地輔警的標準確定薪酬待遇。四是“星級評定”激發網格管理活力。建立專職網格員星級管理制度和月度績效考核制度,根據月度考核結果評定星級等次、確定年度考核結果,重點考核專職網格員能力素質、工作實績以及村(居)民滿意度等方面情況,把星級等次、年度考核結果與培養使用、評先獎優、問責等結合起來,作為專職工作者崗位調整、薪酬待遇、續聘解聘等的重要依據。今年14名表現優秀的專職網格員進入村(社區)“兩委”班子。
四、堅持智慧治理,提高基層治理智能化水平。一是構建“綜合網格+綜治中心+‘粵平安’云平臺”全覆蓋立體式工作體系。探索建設一網融合智慧黨建、智慧政法、智慧民政、智慧應急、智慧城管、智慧消防等應用場景,推動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現代科技與基層社會治理深度融合。目前,全市649個業務信息系統實現“一網融合”;上線推廣“中小微企業訴求快速響應平臺”,構建起企業訴求“117”即接即辦快速響應體系(1小時接單回復,1天內提出解決方案,最遲7天內辦結),6月1日上線以來,截至9月30日共受理訴求5806宗,已辦結5738宗(日均48宗),滿意度達99.24%。二是建設“信訪超市+外送服務”網絡工作體系。全市73個鎮(街)設立了“信訪超市+外送服務”站點,實現了1324個村(社區)外送服務全覆蓋。進一步完善“基層發令、部門執行”機制,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問題發現、任務分辦、協同處置、結果反饋閉環工作機制,組建由1.3萬名基層訴求服務人員(由網格員、調解員、社工、基層信訪服務人員等構成)、1474名十大重點領域專業調處人員、245名高端專家組成的團隊,面向群眾服務,主動把多元調處和暖心服務送達群眾。三是建設國家政法智能化技術創新中心江門應用示范基地。與中央政法委、科技部、航天科工二院、深圳航天工研院合作,高質量建設國創中心江門應用示范基地,這是在全國地級市中唯一設立的示范基地。加快建設聯試聯調展示大廳,開展市場化的專用裝備、平臺、產品、系統等測評服務,促進科技成果應用示范和產業化?!翱绮块T跨地域社會信用治理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項目入選科技部、公安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獲得1600萬元財政資金支持。按國家信創產品標準,在全國率先研發推出智慧防疫“電子哨兵”(能自動監測并識別200米到1000米范圍的手機)、網格員單兵智能裝備,通過硬科技為廣東乃至全國疫情防控作貢獻。堅持把政法和應急緊密結合,在全國率先形成“應急產業園、應急管理學院、應急科普體驗中心、大灣區應急物資儲備中心、全國重點實驗室”五維一體安全應急產業發展布局。
五、堅持依法治理,提高基層治理法治化規范化水平。用立法守護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根魂夢”。江門素有“中國僑都”美譽,530多萬江門籍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遍布世界,是海外華僑華人觀察廣東乃至中國的重要窗口。我們充分發揮華僑華人戰略資源優勢,發揮廣東唯一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系點作用,完成對48部法律法規草案的意見征集,89條意見被采納,讓華僑聲音、灣區聲音直達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做好涉外社會法律公共服務。創新推出“檢+僑”“法+僑”“司+僑”等服務模式,每年為華僑華人辦理涉外社會法律公共服務事項3萬多件,得到國僑辦、最高檢、最高法、司法部等充分肯定。今年8月29日華僑華人離岸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正式掛牌運營,引進布點全球89個國家的連鎖律師事務所,開辟涉外法律服務專區,提供國內法律法規宣傳、咨詢、培訓、訴訟代理等服務;江門五邑公證處被司法部、外交部確定為海外遠程視頻公證試點機構,實現了聯合我國駐外65個使領館開展海外遠程公證事項辦理服務。2019年至2021年全市辦理涉外公證17萬多件,占公證辦證總量的52%。2022年上半年共辦理遠程視頻公證1.6萬件,同比增長50%,有效解決海外僑胞因疫情辦證難問題。深圳國際仲裁院江門中心將于11月底建成投入使用,為海內外華僑華人提供高效便捷國際化的仲裁服務。
下一步,江門將堅決貫徹落實總書記、黨中央決策部署,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持續打造國家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標桿城市,進一步完善社會治理體系,不斷提高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力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貢獻江門力量。